傅海燕,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固废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环境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智慧城市协会副会长、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等。近5年与华北电力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余名,并顺利毕业。近年来主要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第一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子课题、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项目、企事业项目等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60多篇,SCI/EI收录30余篇,其中一篇论文获福建省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国家专利10余项。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分会主席。
严滨,博士,教授,集美大学硕士生导师,厦门市首批创新创业人才,兼任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厦门市膜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研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膜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从事教学8年,先后讲授有机化学、普通化学、工程化学等本科生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已毕业4名,曾获得福建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近五年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到校科研经费约300万元,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钱长照,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城市风环境及污染防治、行车风环境及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测控专委会委员、福建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建筑材料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风工程与风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教学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个人获“2021年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和”2019年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先进个人奖“;以第一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端外专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事业项目等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邮箱:czqian@xmut.edu.cn
朱木兰,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博士,教授,拥有日本建设环境领域最高国家资格“技术士”,2004年其生平被成立于1899年的美国著名的Marquis Who's Who (世界名人录) 收录进《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5~2006》,回国后创建了福建省首个水务工程专业,现为厦门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厦门市政协人资环农专委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农村污水治理、以及小微水体治理技术研究,主持项目近20项,科研经费400余万元。
邮箱: 292890310@qq.com
李青松,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教授,国际水协会会员,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篇;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杰出青年科研人才。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等14项。
王蕾,博士,教授。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今在厦门理工学院2022免费送彩金平台工作。2016-201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工程学院,等离子体反应工程实验室访问交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多相体系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化学效应研究,新型反应器设计及设备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已授权专利10项,完成企业研发课题8项。
何原荣,博士后,教授 现任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省测绘学会教育指导工作组组长、全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省智慧城市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遥感及大数据系统,承担环境遥感与生态制图、无人机遥感测绘与规划应用等硕士生、本科生课程。近5年来主持各类课题经费700余万,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和测绘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申请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项,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银奖、全国海洋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各1项以及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4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多次获评优秀班主任、优秀毕业班班主任、优秀教师、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全国GIS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创新创业“科创先锋”、鹭江优秀学者等荣誉称号。
龙绛雪,硕士,副教授。福建省生态环境科普专家库成员,福建省市容环境卫生行业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市政与化工恶臭气体治理、环境生物技术及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主编教材1部,主持和参与省市级、企业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指导学生互联网+、节能减排等学科竞赛获省级、国家级奖4项;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厦门理工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金磊,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副教授。国际水资源协会成员,福建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厦门市同安区中央环保督察第三方评估小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污染物扩散模拟,光谱识别与反演,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温室的气体减排等。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20篇(含学科TOP顶刊),教研教改论文若干。主持省市级、企业课题20余项,主编出版教材一部,获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与日本九洲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指导多名研究生,现培养我校研三学生已发表SCI论文1篇,权威论文1篇,EI会议1篇,核心期刊1篇。研究组内各种项目较多,学生研究方向从环境资源配置到计算模型到细胞实验方向到都可以选择,学习期间会提供各类的学术研讨机会,欢迎爱国、励志、积极的同学们加入。
邮箱:jinl@xmut.edu.cn
赵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2007-2008),美国沙漠研究所访问学者(2017)。2010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研究方向:水资源环境模拟与管理。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以及多项企事业单位服务类科研课题。发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项。
叶茜,博士,副教授。2010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6-2017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膜材料的制备及膜分离的应用。主持课题二十余项,一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EI 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际专利2项。
陈国元,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1篇,ISTP收录2篇。
许美兰,博士,副教授,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环境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主持和参与省市级、企业课题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3项。
刘光生,博士,副研究员,2012年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同位素水文学、生态水文学、洪水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的科研工作;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厦门市高层次人才C类。
邮箱:liugs@xmut.edu.cn
阳艾利,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地下水污染高效修复技术研究,在研经费八十余万,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
王吉苹,厦门大学博士,副教授。福建省生态环境科普专家库成员,厦门市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库专家。主研究方向为新型污水脱氮除磷,水体及沉积物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气候变化与流域污染物的生态响应过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等。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近4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4篇,EI5篇,权威级刊物5篇,核心级刊物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厅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邮箱:wangjp@xmut.edu.cn
柴天,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处理技术、环境系统工程、光催化-生物降解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省市级课题7项,参与国家973课题等多项,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3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1项。
李国新,男,博士,副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植物—重金属相互作用、污染物生态毒理学。主持和参与省市级、企业课题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代智能,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方向为水体和土壤污染修复机理及技术、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固废处理及其资源化。主持省市级、企业课题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厦门理工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徐苏,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主要从事环境新材料制备、水处理技术及生物质能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市级、企业课题二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8篇;获授权专利十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
邮箱:xusu@xmut.edu.cn
潘敏,博士,副教授,毕业于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主要从事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环境矿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主持参与省级、市级项目10余项。
邮箱:panmin@xmut.edu.cn